由陳思誠編劇并監(jiān)制,高光來牧寬、角色姚文逸導演的永遠電影《惡意》,用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的高光劇情和演員張弛有度的演繹,把極其難講的角色網(wǎng)絡暴力題材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。扎實的永遠敘事技巧和驚艷的演技,都讓這部電影成為暑期檔的高光驚喜之作。
張小斐的角色國民度和驚艷演繹,為這部題材稍顯小眾的永遠電影增添了票房助力,使其在當下的高光電影市場下,依然具備了不錯的角色票房潛力。
《惡意》的永遠驚喜之處,首先在于創(chuàng)作者老老實實地講好了故事,高光情節(jié)扣人心弦,角色從開場起就是永遠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,沒有給觀眾任何看手機的縫隙。
電影開場,抗癌網(wǎng)紅靜靜和醫(yī)院護士李悅在醫(yī)院的離奇墜樓,瞬間吸引了大眾的目光。這本是一場令人痛心的悲劇,然而,隨著媒體人葉攀的介入和調查,事件卻逐漸演變成一場失控的輿論風暴。
葉攀為了追求獨家新聞和流量,在尚未掌握全部本相的情況下,就將自己的猜忌和猜測公之于眾。她先后將猜忌的矛頭指向了護士李悅和靜靜母親尤茜,使得這兩個底本普通的女性,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,遭受了鋪天蓋地的網(wǎng)絡暴力。隨著事實本相的不斷揭露,惡女的標簽像接力棒一樣,擊鼓傳花似地傳到了葉攀身上。
觀眾也隨著劇情反轉,不斷地對角色進行道德審判,直到謎底揭開,觀眾才恍然大悟,真正的惡意恰恰來自于大眾的借題發(fā)揮。整個故事一氣呵成,看了讓人直呼過癮。
其次,在節(jié)奏緊湊的好故事之外,電影給了人物極大的發(fā)揮空間,演員的精彩演繹,把這場由案件引發(fā)的輿論風暴背后,人性的復雜幽暗之處暴露無遺。
梅婷飾演的尤茜,將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的悲哀、絕望以及內心的掙扎演繹得入木三分。李庚希飾演的實習生晨晨,看似職場菜鳥,卻掌控全程。當結尾電影揭示她的另一重身份時,她與張小斐的對話引人深思。
事件中喪生的兩個女孩雖然著墨不多,但導演用寥寥幾筆就把人物性格描寫得十分立體。兩個鮮活生命的逝去給整個電影帶來了宏大的悲劇色彩和戲劇張力。觀眾對受害者的共情,也推動著電影對網(wǎng)絡暴力的思考。
在整部電影中,最讓人驚艷的,就是張小斐飾演的記者葉攀,她巧妙地把握了這個角色在職場的干練氣息之外,作為普通人的糾結,遲疑,謹慎,懊悔,用出神入化的眼神戲將角色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。
可以說,張小斐的出色演出,不僅讓她繼李煥英之后,又收獲了一個代表角色,也讓整部電影的質感都提升了一個檔次。
電影中,她無論是裝束還是體態(tài)都凸顯著專業(yè)至上的干練氣息,但唯獨眼睛和眼神透出的柔軟和共情,讓人印象深刻。
身為媒體人,葉攀的初衷是追求本相,作為曾經因為一篇試藥報道而間接導致當事人去世的記者,她深知輿論對人有多大的影響。在發(fā)出報道前,她不斷猶豫,不斷拷問自己,但在流量至上的大環(huán)境下,數(shù)據(jù)和生存讓她的報道身不由己。曾經告訴她新聞人有底線,新聞才有底線的老編輯,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點擊量,不停催促著她發(fā)布未完全證實的新聞。
無論是在進行直播,采訪,還是發(fā)稿,葉攀在干練自信的外表下,眼神都有遲疑和糾結,這種糾結不僅是作為職業(yè)記者的糾結,還有作為一個內心柔軟的女性的掙扎。
張小斐很巧妙地把握了這個角色在職場的自信和猶疑之前的撕裂感,讓這個女記者的形象擺脫了以往影視作品中“女強人”的單薄標簽。
當大學生說出“殺人記者”的時候,她一邊自信地陳述報道拿獎的事實,雙手摳緊講臺卻顯示出她內心的緊張。當爆料人拷問她“報道是真的正義嗎,報道真的嚴謹嗎”,她雖然坐著不動,最大程度上保持著冷靜,眼神卻顯露出被刺痛的無奈。
憑借干練的外在形象,和細膩的眼神戲,張小斐將一個雷霆手段,菩薩心腸的自媒體主編,內心的抵觸和痛苦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電影的高光時刻也來自于張小斐的設計。葉攀在學校講課,突遭輿論反轉,面對千夫所指,張小斐挺直脊背,眼神堅定且鋒利,努力展現(xiàn)出葉攀作為資深媒體人的專業(yè)與自信。
可當鏡頭一轉,在背對大眾的時刻,她帶血的面龐和猩紅的眼神又凌厲可怖,讓觀眾感受到了被打上“惡女”標簽后葉攀的凄厲和憤怒。流著血淚的葉攀望向銀幕,也完成了《惡意》中最令人汗毛直立的叩問,也正是此時,一直站在看客視角的觀眾,生生感受到“惡意”失控的萬箭穿心。
張小斐細膩的表演也讓人感受到,在喜劇之外,這個大青衣類型的女演員擁有極強的可塑性。
精準的角色形象設計和強大的共情能力,讓她的眼神可以溫柔也可以凌厲,她的臉可以親切也可以高冷。她既可以在三十歲演出二十歲的少女同時又有媽媽的親切味道,也可以在職業(yè)感之外演出角色干練外殼之中的柔軟善良。
回顧張小斐的演藝過程,她塑造的每個角色都各不相同,極具表演差異性。但不管是什么樣的角色,她都能憑借出色的形象塑造,和強大的共情力,用演技將她對角色的深刻懂得傳遞給觀眾,讓人能夠對她在電影中的處境感同身受。
在《你好,李煥英》里,張小斐既要演出二十歲少女的少女感,又要演出穿越進她少女身體里的媽媽靈魂,同時這個媽媽感還不能強烈到讓觀眾比劇中賈玲飾演的女兒更早發(fā)明本相。這個設定讓表演的難度極高,只有這個角色的表演立住了,才干讓觀眾一下子接受劇本的精妙設計。
而張小斐用非常精準的表演,將少女時代李煥英的善良、堅韌與對女兒無私的愛演繹得細膩入微。張小斐的外在形象少女感十足,表情卻充滿了媽媽的味道,在和女兒相處時的輕聲細語、包容寵溺的眼神,在臺下為女兒鼓掌時的流淚,都儼然是媽媽的樣子。
憑借這種精準的表演,張小斐成為了觀眾心中“國民媽媽”的代表形象,也讓張小斐憑借此角一舉斬獲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,開啟了演藝事業(yè)的新篇章。
在《拯救嫌疑人》中,她又化身正義勇敢、據(jù)理力爭的律師陳智琪,張小斐在影片中的形象塑造與李煥英完全不同,她身著干練的職業(yè)裝,眼神堅定,舉手投足間盡顯專業(yè)律師的氣場。
在法庭上據(jù)理力爭時,她條理清晰、慷慨激昂,用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將陳智琪對本相的執(zhí)著追求和保護正義的決心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而在私下里,面對案件中的種種壓力和人性的復雜,她又能演出陳智琪內心的掙扎與柔軟,使角色充滿層次感,讓觀眾看到了她在不同題材作品中的強大適應能力和演技的爆發(fā)力。
而在《好事成雙》里,張小斐同樣用準確的形象塑造和強大的共情力,演繹了女主角林雙在不同階段的心境變更,從發(fā)明丈夫出軌時的震驚與痛苦,到決定重回職場時的堅定與決絕,再到在職場中摸爬滾打逐漸成長為獨立自信女性的過程。
為了演繹與自己相差甚遠的家庭主婦,她做了很多案頭工作,揣摩人物的處境。她把林雙遭受丈夫背叛時的復雜情緒,從最初的震驚、難以置信,到憤怒、失望,再到后來的冷靜與剛強,演繹得絲絲入扣。
林雙在瑜伽館發(fā)明丈夫出軌證據(jù),怒扇“小三”江喜的那場戲,將林雙內心壓抑已久的委屈、不甘和憤怒一股腦釋放出來,她那飽含情緒的眼神和有力的動作,讓觀眾看得酣暢淋漓。
在面對職場競爭時,她眼神中的鋒利與專注,展現(xiàn)出林雙的干練;而在與家人相處時,又能流露出作為妻子和母親的無奈與溫情 。
林雙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、在困境中不斷掙扎成長的女性形象,也再一次展現(xiàn)了張小斐在強情緒表演上的把持力。
張小斐之所以能讓觀眾如此共情,不僅在于她對角色過細入微的揣摩和生動形象的表演,更在于她總能從角色的內心出發(fā),發(fā)掘出角色最真實、最動人的情感,將其毫無保存地浮現(xiàn)給觀眾。
在電影《惡意》中,為了真正演活這個角色,張小斐用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措施去靠近她。除了請教從小就在報社長大的同事,聽人家講小時候認識的當調查記者的阿姨,還參考了《龍紋身的女孩》中角色的狀態(tài),雖然這部電影和《惡意》看似毫無關聯(lián),但她可以找到兩者的共性,為自己創(chuàng)作新的角色形象做參考。
在劇本圍讀的時候,她也一直在跟監(jiān)制和導演溝通,直給這個人物尋找合理的情感點,直到感到到自己塑造出的人物不再只是劇本世界里的角色,而是能夠被每個人投射自身情感的真實的人,她才感受到作為演員發(fā)自內心的滿足。
在面對尤茜跳樓直播事件時的場景,實拍時張小斐面對的只有藍幕,演員需要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展現(xiàn)出角色看到直播后的表情。而她找到了角色在試藥人案的情感錨點,用強大的共情力演繹出葉攀震驚、慌亂與內疚交織的表情,將人物內心的煎熬與自責展現(xiàn)得入木三分。
電影中血淚同流的名場面也出自張小斐的設計,她特意跟導演商量,要做出半邊臉是血,半邊臉是淚的效果,同時眼神的變更,將葉攀在道德與名利之間的掙扎、悔恨演繹得淋漓盡致,觀眾仿佛能觸摸到葉攀復雜的內心世界,深刻感受到網(wǎng)絡暴力帶來的實打實的沖擊與傷害。
每一個看到這個鏡頭的觀眾都會為張小斐僅用眼神和表情展現(xiàn)出的宏大戲劇張力而感到震撼。
這部影片也證明了張小斐作為百億影后,毋庸置疑的演技實力。葉攀也將成為她繼李煥英之后另一個人生角色。這部電影證明了,她不是只靠一部作品走紅,而是在每一部作品中都用心詮釋角色,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她能夠深入發(fā)掘角色的內心世界,賦予角色獨特的魅力和深度,無論是溫暖的媽媽、正義的律師,還是復雜的媒體人,她都能輕松駕馭,成為作品中的靈魂人物。
好的角色是好演員與好劇本的雙向奔赴,在這個女性角色大放異彩的時代,擁有極強可塑性的張小斐,值得擁有更多在大銀幕閃閃發(fā)光的機會,繼續(xù)用自己強大的形象塑造能力和共情心,詮釋出更多立體的,多樣的,真實的女性處境。相信未來她還會用一個接一個的人生角色給觀眾持續(xù)帶來驚喜。